
A Way To Die
《The Most Poetical Topic》&《A Way To Die》 ——双生叙事镜像下的文学谋杀案 作为新专辑《了不起的小说家》中互为倒影的“黑暗双子星”,蒲熠星以爱伦·坡的诡谲诗意与劳伦斯·布洛克的冷硬笔触为手术刀,将一桩谋杀案剖成两半。 第一首《The Most Poetical Topic》从凶手独白切入,病态浪漫,文风致敬爱伦·坡:我以钻石为标点,玫瑰作修辞,为她撰写最完美的情书。当句号必须以血书写时,美本身即是我的辩护词。 第二首《A Way To Die》借侦探之眼撕开伪饰,如其名篇《八百万种死法》般锋利:真相不需要形容词。当你们用爱情稀释谋杀,用美丽丈量死亡时,共犯席上早已座无虚席。 ◐故事解密 这是一场始于痴迷的谋杀。 然而,当求爱成为暴行的许可证,死亡竟在舆论场蒸馏成桃色寓言。 看客们争论“凶手的情诗是否动人”,媒体们将死者衣柜里的礼物拍卖成头条,唯有侦探在证物袋里听见死者的证词: “他们说我因美丽而死,可我本该是一本未出版的自传。” ◐ 致敬与审判 这两首歌不仅是向类型文学巨匠的致礼,还是一份尖锐的社会病理报告;不仅是文学密码的破译游戏,更是对围观者的审讯: 当女性的尸体成为大众解读的“文本”,她的死亡会被自动归类为“情杀”章节,而凶手的自白却被朗读成“爱情物语”。 为什么女人的价签,会被美丽的阴影缠绕,会被情爱的讨论捆绑,一生都无法脱离? 当女性被带上这样的标签时,外界对她的讨论与判断就会失衡,而谋杀案是女性此类处境被推理到极致的一种极端场景。 蒲熠星用他的音乐发出犀利的质问:如果连谋杀案都无法剥离对「美丽」的物化与消费,那么在生者的世界里,女性的名字是否也注定被书写成他者的脚注?